【台北縣 貢寮鄉 宜蘭線鐵路 舊草嶺隧道】



貢寮鄉古名「摃仔寮」,「摃仔」是臺灣北部的凱達格蘭平埔族「KONA」的漢譯,原意係捕捉野獸的陷阱,而為了等候捕捉山獸, 在陷阱附近搭建的草寮,就稱「摃仔寮」。公元一七七三年至一七九五年,漳人「吳沙」招募一批墾民來此開墾,寄居在貢寮鄉丹裡(仁里村)。因三十六社平埔族,散處在近港附近,然而當時漢人極少進入,而『吳沙』通平埔族人語言,生性任俠、重信用、講義氣,與先住民通市甚得喜愛。日久一批窮困潦倒漢人前來投靠,並發給每人米一斗、斧一柄,入山採樵抽籐,於是投靠的人日漸增多,闢地也益廣,「槓仔寮」也成為一直沿用的地名。


公元一八九五年,清日乙未戰爭,日本遼東的近衛師團由能久親王(北白川宮)統率,于五月二十九日(五月六日)自澳底(現為鹽寮公園)登陸臺灣,並在澳底設立行宮(即仁和宮現址)。日據時代「槓仔寮」改名為『貢寮庄』,國府接收台灣之後改稱為『貢寮鄉』。


由福隆火車站前右方的福隆街二巷騎行,接外隆林街過鐵路小橋後,於左側路邊可見到立有紀念碑,上面寫著日本人的名字吉次茂七郎,該紀念碑就是用來紀念因開闢草嶺隧道,積勞成疾過世日本工程師的事蹟。吉次茂七郎紀念碑,位於舊草嶺隧道北口附近(福隆端),1924 年 (大正 13 年) 草嶺隧道貫通的時候,為了表彰他的事蹟而立下此碑來紀念他,見證當年施工的艱辛。背面的碑文有些以難辨認,紀念碑的上的文字,有些模糊,因為在過去愚眛無知的時代,曾經為了掩蓋碑文而被人塗上水泥,碑文已毀,而後再除去水泥。正面可以看得出吉次茂七郎幾個字,背面就有些不容易辨識了,日文夾雜著漢字,依稀可以推敲出大概的意義。台灣大正時期鐵道的二大工程,分別為下淡水溪橋和三貂嶺草嶺隧道。下淡水溪橋工程師為飯田豐二先生,草嶺隧道則為吉次茂七郎先生。對當時來說,這樣巨大的工程是很不容易的傑作。


古道越嶺點往石城的入口亦有指標牌,上頭書寫著通往石城隧道口站,隧道口站? 那隧道口在那裡呢?穿越濱海公路下往漁村,於右方濱海公路下方,即可見到昔日的隧道口,此為舊草嶺隧道的南口。隧道口原來被紅磚給封了起來,後來修建自行車道,讓塵封已久的隧道得以重見天日。隧道南口的上方,則有草書寫的白雲飛處,而新的草嶺隧道就在舊的右前方,順著鐵道旁的路徑走一小段,發現是通往路旁的廢棄軍營。舊草嶺隧道長 2165 公尺,是座紅磚造型隧道,兩側隧道口都有題字:北口題字(福隆端):制天險,提字人:新元鹿之助。南口題字(石城端):白雲飛處,提字人:賀來佐賀太郎。宜蘭線鐵路在民國六十九到七十四年間進行雙線化工程,日本時代興建的這座隧道太窄,不能鋪設兩線軌道,所以就在旁邊開一新的隧道,取代原日本時代興建的草嶺隧道。


舊草嶺隧道就是台灣民謠中「丟丟銅」歌曲裡提到的「磅空」,「磅空」就是山洞的台語發音,這個舊草嶺隧道在日治大正 10 至 13 年建造(西元 1921 至 1924 年),工程費時三年,是當時台灣最長的隧道,全長 2.16 公里的路程須打通嚴峻的山壁,工程艱鉅浩大,且對北宜交通開發史佔有重要地位。舊草嶺隧道使用了近半個世紀後,因宜蘭線進行雙線拓寬工程,台鐵在舊隧道旁另闢了新草嶺隧道,舊隧道便於民國 75 年廢棄封閉,一直到 2007 年隧道開放徒步試走,又經過一年餘的關閉整建後,2008 年八月十號終於開放單車試騎,也讓封閉超過二十年的「磅空」得以重見天日,讓今日的我們還能一睹當年台灣最重要的交通建設之一。


想知道更多「磅空」的故事嗎?請參閱:臺北縣 瑞芳鎮 宜蘭線鐵路 瑞芳猴硐隧道群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於八堵交流道下,轉走台2丁線公路,再接台2線濱海公路至福隆,再沿步道即可到達。
(2)、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頭城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轉台9甲線,過即可到達。
(3)、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頭城交流道下再接台2線至福隆,再沿步道即可到達。
(4)、省道二號:由宜蘭出開可走台2線濱海公路至福隆,再沿步道即可到達。
(5)、省道九號:由宜蘭市區沿台9號省道,轉190縣道北行至頭城,再沿台2號省道往基隆方向抵大里天公廟,再沿步道即可到達。


◎ 公共交通工具:
(1)、火車:搭乘北線鐵路至福隆站下車,再沿步道即可到達。
(2)、國光客運:於台北搭乘國光客運往羅東、宜蘭方向客運車,於福隆站下車,再沿步道即可到達。
(3)、基隆客運:於基隆搭乘基隆客運往福隆方向客運車,於福隆站下車,再沿步道即可到達。


◎ 地址:舊宜蘭線鐵路 (台北縣貢寮鄉福隆段至宜蘭縣頭城鎮石城)。
◎ 電話:02-2499-1115;分機 221、223。
◎ 傳真:03-8762885。
◎ 參觀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 9 點至下午 5 點。


◎官方網站:http://www.necoast-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2484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舊草嶺隧道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6756249




當年因修築草嶺隧道,積勞成疾而身亡的吉次茂七郎工程師。他不分日夜的帶領著工人趕工,歷經三年終於開通了隧道,大幅縮減了台北到宜蘭的距離。隧道的重新開放,也讓我們可以一睹這劃時代的工程建築。




『吉次茂七郎工程師記念碑』的說明牌。




2006 年的『吉次茂七郎君之碑』舊照片。在過去愚眛無知的時代,石碑曾經為了掩蓋碑文而被人塗上水泥,導致碑文被毀。爾後縱然再除去水泥,卻早以不是原貌。正面可以看得出吉次茂七郎幾個字,背面就有些不容易辨識了,日文夾雜著漢字,依稀可以推敲出大概的意義。當年的「吉次茂七郎紀念碑」孤佇於外隆林街的路旁,沒有任何解說牌或維護措施,任何人開車經過這裡,若非有意,否則很難注意到這不起眼的碑石。




2010 年的『吉次茂七郎君之碑』,看來沒有太大的改變。在過去沒有任何解說牌或維護措施,孤佇於外隆林街的路旁。如今已有解說牌,但是因為與路面有段落差,經過附近,仍然很難注意到這不起眼的碑石。




『吉次茂七郎君之碑』正面。




『吉次茂七郎君之碑』背面。背面碑文如下:『吉次君ハ福岡縣ノ人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ニ學ビ業ヲ卒ワル ヤ臺灣總督府鐵道部ニ職ヲ奉ジ幾何モナク一年志願兵トシテ軍籍ニ身ヲ投ジ陸軍砲兵少尉ニ任ゼラル除隊後直ニ復職ヲ命ゼラル宜蘭鐵道工事ガ起工セラレルヤ選バレテ工事現場監督者トナリ拮据精勵ス三貂嶺及ビ草嶺ノ二隧道ノ成レルハ實ニ君ガ努力ノ賜ナリ然ルニ中途黑水熱ニ犯サレ病ムコト僅カ四日ニシテ大正十二年一月十七日溘焉此ノ地ニ逝ク行年三十有四噫背哉茲ニ工事關係者相謀リ記念碑ヲ設ケ以テ永遠ニ君ノ天靈ヲ慰メル‧大正十三年十月九日草嶺隧道完成ノ日。』




舊草嶺隧道福隆端規劃的鐵道園區,有火車頭跟很多鐵路標誌、裝飾藝術等 。




舊草嶺隧道福隆端規劃的鐵道園區,台鐵靜態保存的貨車移動機 DL-1017,讓旅客感受當年搭宜蘭線火車的經驗。舊草嶺隧道旁有停車場可供停車,不過車位不是很多。




舊草嶺隧道福隆端規劃的自行車道路線圖。




停好車後,附近的租車店很多。嶐嶺就是『嶐嶐山』,位於草嶺東北側,『嶐嶐山』也是雪山山脈大縱走的起點。嶐嶺古道是最早的淡蘭古道,據說當年(嘉慶元年)吳沙就是走這條古道進入噶瑪蘭,開啟漢人拓墾蘭陽平原的歷史。嘉慶十二年,台灣知府楊廷理入噶瑪蘭平亂,修築草嶺古道,從此草嶺古道成為淡蘭之間主要往來的官道。其後,嶐嶺古道漸少人走,而漸趨沒落。因嶐嶺古道位處東北角,比起附近山稜,山勢高險常有雲霧,而有所謂『嶐嶺夕煙、八景之一』之說。




舊草嶺隧道還有一樣觀光資源,那就是宜蘭民謠〈丟丟銅仔〉。這首民謠的起源,專家認為歌詞裡提到的『磅空』,就是澳底的『磅空』,也就是舊草嶺隧道,因為隧道的北口是澳底。當時工人想像將來火車經過隧道的情形,編了這首歌。




2006 年在拍攝營房時,就已經發現營房前有戲台,但為何沒有廟宇?經向當地鄉民查詢,才得知原來此戲台對面有紅色門板之水泥建築物就是原先的廟宇。




鐵道周邊有不少的裝飾藝術。




舊草嶺隧道周邊設計成徒步步道及自行車道,想當然隧道裡的鐵軌也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路面。地面繪製的假鐵道裝飾圖形,大概是怕遊客忘了隧道曾經有火車來往穿梭。




2006 年舊草嶺隧道的北口。過去曾經需要經過一番詢訪,終於來到了舊草嶺隧道的北口。昔日堙歿在荒煙蔓草間的舊草嶺隧道,當時洞口被紅磚封印住,原本的鐵軌都被拆除。1985 年宜蘭線鐵路雙線化工程完工,舊草嶺隧道就功成身退,2004 年宜蘭縣政府以『舊草嶺隧道』公告為古蹟。




2007 年 6 月 2 日為配合台鐵 120 週年,與觀光局東北角管理處共同辦理『東北角舊草嶺隧道:丟丟銅行走之旅』活動,舊隧道口的磚牆換上了鐵門,隧道內添上了照明設備,也連上台北縣的自行車道系統,成為東北角風景線重要觀光資源。




2006 年舊草嶺隧道的北口正上方的題字。猜猜看這到底是寫啥了(請由右往左念)。呵呵,看不懂沒關係,若沒學過草書,當然是有點難度的,答案是:『制天險』。




2010 年舊草嶺隧道的北口正上方的題字,比當年又更老舊了。『制天險』這三個字,道出了工程的艱難度。左下方的題字者,是當時總督府鐵道部長「新元鹿之助」。或許你會覺得奇怪?短短兩公里的隧道,有啥難度呢?在那個工程技術很不發達的年代(1921 年),要貫穿地下水脈重重的雪山山脈北端尾稜,必須克服地質上的險惡,再加上各種致命的傳染病肆虐,竣工可是一點都不簡單。




舊草嶺隧道的北口,隧道北口以磚牆築砌成圓拱狀,洞口高五公尺,上方以石塊壓頂,形式雄偉,福隆端立有「制天險」,雖歷經歲月風霜,燻黑石額仍然看得出當年蒼勁筆跡,甚具歷史意義,是宜蘭縣與台北縣共同指定的「縣定古蹟」。




舊草嶺隧道的北口。




舊草嶺隧道單車步道旁就是宜蘭線鐵路,因宜蘭線進行雙線拓寬工程,台鐵在舊隧道旁另闢了新草嶺隧道。




新隧道拓寬完成後,舊草嶺隧道的歷史使命也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多年的塵封。




戒嚴時期,台灣重要的隧道、橋樑皆有荷槍實彈的警備總部橋隧連守衛。解嚴後, 警備總部裁撤,便留下這廢棄的營房。舊草嶺隧道南北口均有橋隧連,北口為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班、南口為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福隆班。




舊草嶺隧道北口,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班的哨樓。




舊草嶺隧道北口,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班的哨樓旁,有台鐵標誌的座椅。




舊草嶺隧道中段越來越潮濕,「火車行到伊都,阿妹伊都,丟,哎喲磅空內,磅空的水伊都…」這首幾乎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民謠「丟丟銅」,歌詞裡描寫的情境,就是滲水的水滴到行進中的火車窗上,滴答滴答的水聲讓人印象深刻。




舊草嶺隧道內。




舊草嶺隧道內。




舊草嶺隧道整個隧道長 2.16 公里,走起來也需要三十分鐘。隧道口標 2166 公尺。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就位於台二線濱海公路約 117.5K 附近,隱身在濱海公路的正下方。隧道總長度 2166 公尺, 為單線圓拱隧道,南口門額上寫著「白雲飛處」, 意指火車過山洞後豁然開朗,只見晴空萬里的白雲,不過日本人的書法字跡太過潦草,所以還有另一種說法「國雲飛處」,表示當時日本的國力已飛抵噶瑪蘭,一般還是同意為「白雲飛處」。




2006 年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 舊照片。當年出隧道後往左邊斜坡上去的水泥路,可以直通濱海公路。當年熱心介紹舊草嶺隧道的種菜阿伯,應該改行當攤販了吧。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透過書法工具書的觀察,無論從筆順字典或一般書法字典來看,舊草嶺隧道石城出口的題字,都應該是「白雲飛處」。「或」字筆畫簡省似「白」字,但不知此乃「白」字誤為「國」字之因?二字筆畫其實差異甚大。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舊草嶺隧道位於草嶺東北側,照片中『嶐嶐山』的正下方。『嶐嶐山』也是雪山山脈大縱走的起點。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 重新粉妝的哨樓。舊草嶺隧道南北口均有橋隧連,北口為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班、南口為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福隆班。此為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福隆班的哨樓。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 重新粉妝的哨樓。舊草嶺隧道南北口均有橋隧連,北口為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班、南口為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福隆班。此為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福隆班的哨樓,哨樓左後方則為警備總部 102 連舊草嶺隧道福隆班的營房,已改建為廁所。此為 2008 年舊照片。




龜山島。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南口處題「白雲飛處」,意指火車過山洞後豁然開朗,只見晴空萬里的白雲,朝太平洋望去,眼前就是宜蘭人的精神象徵『龜山島』。




新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隧道內車道地坪採用仿軌形式施作,頗有趣味。遙想當年全長約二公里的路程,工程艱鉅浩大。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此為 2006 年舊照片。




舊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此為 2006 年舊照片。




新草嶺隧道在宜蘭石城端的出口 (南口)。此為 2006 年舊照片。



 



=================我是分隔線=================




 






【台北縣 貢寮鄉 宜蘭線鐵路 福隆隧道】































































 



=================我是分隔線=================




 




























 



=================我是分隔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