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士林區 芝山岩】

 


芝山岩位在士林雙溪畔,陽明山山腳下的一個獨立凸起的小山丘,從捷運芝山站前,先左轉福國路接中山北路,再右轉至誠路即可抵達。芝山岩地名由來,係大量中國福建漳州移民在 18 世紀時,至台北八芝蘭 (今士林) 地區定居,思鄉情懷,見附近小山丘,其風景很像中國漳州芝山,因而命名為芝山岩。

 

芝山岩是一個擁有豐富人文歷史及自然資源的好去處,占地 10 萬平方公尺。民國 34 年闢建的芝山公園,民國 75 年轉由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營運,民國 82 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鑑定為第 2 級古蹟,是台灣第一個史蹟公園。目前園區內建置 1750 公尺長的木棧環形步道,搭配上豐富的各式解說。主要的上山入口有:(1)、南隘門:芝山公園正門 (百二崁);(2)、西隘門:惠濟宮牌樓階梯;(3)、北隘門:石頭公廟旁;(4)、東隘門:陽明醫院前。

 

日據時期在芝山岩此地發現史前遺址,芝山岩遺址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芝山岩的惠濟宮是士林地區知名古廟,建於清乾隆十七年 (1752 年),已有二百五十年歷史,為國家三級古蹟。過去算是漳州人的聖地。

 

明治 29 年元旦,日本據台後所過的第一個新年,便發生六位老師被抗日份子殺害的『芝山岩事件』,震驚日本政府。為免爾後招募老師與推廣日語工作發生困難,台灣總督府除了積極追捕涉案鄉勇外,也決定鄭重安葬六位罹難者。在戰後墓碑曾被摧毀,當時只用一塊石頭放在此處代替。1995 年士林國小百年校慶時才立此「學務官僚遭難碑」,對士林國小而言,這六位老師是芝山巖學堂 (士林國小前身) 最初的教師,算是教育的前輩,話雖如此,歷史的詮釋爭議還是不小。

 

被台灣人殺害的六位老師而立的「學務官僚遭難碑」,背後有伊藤博文的題字;這裡可以算是日本人在台的教育發祥地,發生此事後,日人又建了芝山神社,把這裡改造為台灣教育聖地。芝山岩事件日方把殺害六位教師的台灣人定義為『土匪』,連帶使得當時擔任士林保良局主理 (局長) 的潘光松以「知情不報」、「追供無獲」為由被處決。潘光松是士林開基祖潘永清的長子,士林的所在地八芝蘭之前毀於泉漳械鬥,芝山岩的岩壁上至今可見潘光松所題的『洞天福地』。

 

明治 33 年,台灣總督府再於芝山巖設立「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紀念所有在台亡故的日本教師,其實上面也有台灣人的名字,雖然只是單純記錄日治時期在台教育工作者的殉職名單,但因為也是芝山神社的相關遺跡,所以戰後依然逃不過被破壞的命運,只有這兩個破壞情形較輕微,尚可接起,其他石板就真的變成碎石了,上面還可以看到曾被破壞的痕跡。

 

芝山神社的遺址已被改建為雨農閱覽室,是紀念特務頭子戴笠將軍,相傳中國在 1926 年到 1946 年所發生的大小事,都可見到他的影子,如果不是 1946 年 3 月 16 日,在南京附近因飛機失事罹難,國民黨或許不會那麼快丟掉大陸,他以前的舊屬在這裡建了雨農路、雨農國小,和這個閱覽室來紀念他,建在這裡的原因,或許與軍統局改組後的軍情局在這附近有關係吧?

 

日治時期,日本總督府學務部在芝山岩惠濟宮設國語傳習所 (當時的國語為日語),推廣日語教育。當時,惠濟宮左側林間小徑前進巨石遍佈,枝葉茂盛,此地日據時期曾列為實驗林,日本老師白天常帶學生到此上課;夜晚則會舉行一項考試-試膽會,要求學生在樹鬱成蔭的芝山岩上,夜晚摸黑走過山上小路,藉以訓練膽量。

 




芝山岩事件




 

【事件緣由】

 

清光緒 21 年 (1895 年,即民前 17 年),台灣因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日人隨即展開同化教育。日本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先生,在芝山岩的後殿創辦學校『國語傳習所』,教授日本國語,強迫居民接受日本教育。

 

同年 6 至 8 月並從日本請來六位老師 (楫取道明、關口長太郎、中島長吉、井原順之助、桂金太郎、平井數馬,又稱六氏先生),來教日本語,至 9 月 20 日招生 21 名。

 

光緒 22 年 (1896 年,明治 29 年),六位老師早起準備搭船到台灣總督府 (今總統府) 去慶祝新年,途中遇上反抗軍襲擊的戰事,因而返回芝山岩,但於返途中六人皆遭人殺害,芝山岩學堂停課三個月。

 

【芝山岩精神】

 

此事震驚日本當局,為有效落實推展日語教育,六氏先生被殺事件被日人強化為日本教育者的精神象徵--芝山岩精神。於當年 7 月 1 日設立「學務官僚遭難碑」,並開始修築士林街道通往芝山岩的道路。

 

光緒 24 年 (1898 年,明治 31 年) 舉行六氏祭典,並定每年二月一日為「例祭日」。

 

【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和故教育者姓名碑】

 

光緒 29 年 (1903 年,明治 36 年),日方台灣教育總會有人提議,為在台灣從事日本教育的亡故者在此設碑合祀,而有「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和「故教育者姓名」碑,上面刻著日本教師在台亡故教育者之姓名。

 

二戰後此二碑遭居民搗毀,現在斷碑殘塊置於雨農閱覽室後方。近年有人將故教育者姓名之斷碑黏合豎起。

 

【芝山岩神社】

 

民國 16 至 18 年 (1927 至 29 年,昭和 3 至 5 年) 建「芝山岩神社」,即今日雨農閱覽室和大涼亭位置。同時修建參道,拆南隘門建百廿崁,由士林公學校高年級學生,輪流以石子建造雨農路。

 

此後,士林地區的學生、老師平時要輪著到芝山巖上做打掃清潔的工作。每年 2 月 1 日於此舉行隆重祭典,大台北地區的地方官員、師生也都要參加祭典。

 

【參拜步道】

 

在日本神社的重要外觀有「鳥居」、「參道」和「神社」。鳥居像是寺廟的山門(似現在牌樓),在舊照片中可以看到。日本人的宗教觀認為神社像是母體的子宮,參道即像母體「產道」,由參道進入神社參拜,再由參道出來猶如重獲新生。百廿崁:昭和 5 年(西元 1930 年)日本人建神社拆除南隘門舖設「百廿崁」,目前尚有一百二十五階。

 

【學務官僚遭難碑現況】

 

原碑高一丈三尺,寬二尺,厚一尺六寸。國民政府來台後此碑遭居民搗毀,現在斷碑倒於雨農閱覽室後方涼亭的花圃邊。

 

正面全文:(直書)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背面全文:(直書) 台灣全島歸我版圖革故鼎新聲教為先正王位‧等六人帶學務派八芝蘭士林街專從其事會‧土匪蜂起道明等死之時明治廿九年一月一日也‧內閣總理大臣大勳位族爵 伊藤博文 書。
 
側面全文:(直書) 山口縣華族 楫取 道明 愛知縣士族 關口長太郎‧山口縣士族 井原順之助 群馬縣平民 中島 長吉‧東京府平民 桂 金太郎 熊本縣平民 平井 數馬。
 
芝山岩神社在國民政府來台時,因政治因素摧毀之。後因為士林國小的校友,感念其教育士林地區學子,將「學務官僚遭難碑」整修至現在的位址,及山頂柱洞附近,以供後人景仰。後來「學務官僚遭難碑」曾遭到民眾噴上紅漆,以對此碑的樹立,表達抗議與不滿的情緒,但現已清除。

 







芝山公園。

 



芝山公園前台灣欒樹。

 



芝山公園前邊坡上的假羊。

 



芝山公園前涼亭。

 



由芝山岩新修建的石階步道旁,在右側峭壁上可看到刻著「洞天福地」(同治癸酉年,1873 年)四個大字。八芝蘭(士林舊名)士紳潘永清於清同治 12 年所題,潘永清因為化解漳泉械鬥有功,清朝政府特別頒賜貢生,予以表揚。

 



芝山岩於清道光 28 年 (1848 年) 建有東、西、南、北四門隘門,當初係漳州人為防泉州人之侵擾,乃依據地形地勢,運用當地所產之砂岩構築而成,牆垣上有三尺寬的步道,上有雉堞,雉堞中有射孔,現僅餘西隘門保存較為完整。

 



芝山岩西隘門,門下有台北市文獻會所撰刻之〈芝山岩隘門沿革記略〉。

 



芝山岩西隘門。

 



蛇蛙石的位置在往西隘門階梯旁岩石的上方,是由「石蛇」和「青蛙石」組成的。石蛇是上方較大塊的岩石,青蛙石則是下方的略成三角形的石塊。地上可以發現被拿來當作石椅的古廟石柱。

 



相傳石蛇是受開漳聖王的命令守護西隘門,石蛇的頭朝向芝山岩外,不給惡魔侵入。青蛙石又稱「風動石」,由於青蛙石獨立在岩塊上,有人說站再青蛙石上,石頭會搖動或風吹得大些就會搖動。不過歷經多年,青蛙石還穩穩的停在原地。

 



芝山岩於清道光 28 年 (1848 年) 建有東、西、南、北四門隘門,當初係漳州人為防泉州人之侵擾,乃依據地形地勢,運用當地所產之砂岩構築而成,牆垣上有三尺寬的步道,上有雉堞,雉堞中有射孔,現僅餘西隘門保存較為完整。

 



假山與水池。

 




名列國家三級古蹟的惠濟宮,其實已經看不到什麼古意。這裡留傳不少泉漳械鬥時,漳州人與泉州人大本營龍山寺之間互鬥的傳奇軼事。

 



來臺移墾的漳州人於清乾隆 17 年 (1752 年) 在此興建芝山巖惠濟宮,其特色為道佛儒三教合一,正殿奉祀主神「開漳聖王」陳元光、後殿樓下奉祀「觀音佛祖」,後殿二樓奉祀「文昌帝君」,在民國 68 年被定為第 3 級古蹟。

 



現在的惠濟宮是 1968 年重修過後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但以鋼筋混凝土建築為主要結構,被認定是三級古蹟,會讓人有些不解。惠濟宮被列為三級古蹟,主要還是歸功於它的歷史意義,建築體本身並沒有太大的代表性,畢竟都只是鋼筋混凝土建築。

 



惠濟宮山門。

 



惠濟宮山門。在惠濟宮山門前的一對石獅子,是造於嘉慶七年,原本在廟門口,改建後移到現在的位置,台北地區比他老的,只有淡水老街上福祐宮的石獅子,福祐宮的石獅造於嘉慶元年。

 



台北第二老的石獅子,古代石獅線條樸素簡單,南方造型的石獅子,底下有一小獅子的,代表這座是母獅(芝山巖牌樓入口)。

 



石獅子有分北方造型和南方造型,北方獅顯得壯碩魁武、給人一種凶猛的印象。南方獅顯得活潑花俏,比較沒有北方獅的那種凶悍的感覺。

 



西遊記的故事。

 



西遊記的故事。

 



惠濟宮旁的懷古園,展示各類拆除後的清朝石材。

 



自 1896 年日本治台後第 2 年,日本學者來台進行考古調查,在芝山岩發現到史前考古遺跡,期間一直到西元 2000 年,歷經多次的考古挖掘後,發現芝山岩遺址為台灣地區罕見的多文化層遺址。該遺址至少包含了漢人文化 (清文化) 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訊塘埔文化與大坌坑文化。

 



芝山岩附近的岩石,輕易發現到貝殼的化石。

 



「惠濟宮碑記」。

 



芝山合約碑記。立於道光 29 年二月,1805 年立約,1849 年立碑,廟方為了保障權利,特此立碑。道光 27 年 (西元 1847 年) 8 月,黃祿藉口砍伐芝山岩東北方的古樹,被罰演戲表示道歉,並再度規定不許砍樹。為怕大眾忘記此約定,並了解捐地建廟之來龍去脈,於是在道光 29 年立此「芝山合約碑記」,目前至於東側的懷古園內。

 



「芝山合約碑記」。碑面高 116 公分,寬 58.5 公分,厚 10 公分。捐獻廟地當時未立界碑,使捐地者後世子孫以為無此事,而上山伐木,與廟方發生爭執,為澄清且證明有捐地一事,協定設立石碑,以為永久憑證。在芝山岩玩味當年漳州人的歷史,令人興緻盎然。

 



懷古園,這裡擺放歷年改建拆下來的建材,從刻字上可以知道,很多都是嘉慶年間的東西 ,有些石材損壞嚴重,實在可惜。

 



窗櫺中的觀音。

 



建廟二百五十週年紀念柱。

 



廟前廣場至誠路與展望遠方雙溪上的雨農橋。

 



廟前廣場展望遠方的圓山。

 



在惠濟宮附近也可以看到憨番扛廟角,因為這裡昔日是漳洲人的據點,那麼把憨番解釋為泉州人可能會比較恰當。

 



惠濟宮文昌閣。

 



惠濟宮文昌閣前水池。

 



清光緒 21 年 (1895 年,即民前 17 年),台灣因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日人隨即展開同化教育。日本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先生,在芝山岩的後殿創辦學校『國語傳習所』,教授日本國語,強迫居民接受日本教育。

 



以前芝山岩大部分都是軍事管制區,所以充滿了崗哨、砲台,甚至彈藥庫的遺跡,這些軍事設施,暗示了當時台灣的政治氣氛。於是在這稱不上是海門天險的地方,出現如同前線戰地般星羅棋布的碉堡。

 



芝山岩北隘門。

 



芝山岩北隘門。

 



芝山岩北隘門。

 



芝山岩北隘門。

 



芝山岩東隘門。

 



東隘門附近的大石象,依舊被草木遮蔽,只好看看上面的柱洞就好。

 



大石象合柱洞之說明牌。

 



洋蔥石。芝山岩山上的安山岩受到風吹日曬雨淋,岩石表面與內部的膨脹收縮不一致,而層層剝落,像剝洋蔥一樣,一圈一圈的。是芝山岩著名自然景觀。

 



洋蔥石。

 



太陽石。走太陽石步道看太陽石,還真是頗具意象。

 



步道每隔一段距離,都立有小型解說牌,介紹這裡重點植物和生態環境,對認識植物有很大的幫助。

 



六氏先生墓附近石頭的節理。

 



六氏先生墓。六氏先生遭破壞之墳墓,於 1995 年士林國小 (原芝山岩學堂) 百年校慶時予以重建,特以 1 公尺餘的花崗石立於芝山岩山頂同歸所附近。

 



六氏先生墓。六氏先生遭破壞之墳墓,於 1995 年士林國小 (原芝山岩學堂) 百年校慶時予以重建,特以 1 公尺餘的花崗石立於芝山岩山頂同歸所附近。

 



歷史再往前推至清代,在雨農閱覽室旁同歸所前方步道邊,有座石頭蓋的小土地公廟,是原來所建的,而旁邊有新的大土地公廟,廟後方有一座「同歸所」,係取其「萬善同歸」之意,在清乾隆 51 年 (西元 1786 年) 林爽文與吳維仁領導部落居民抗清,死亡甚多,部分屍體無法辨認,於是拾骨合葬於芝山岩大墓公。另在清咸豐 3 年至 9 年 (1853 年至 1859 年) 台北地區漳州人、泉州人等兩地移民,常為土地開發、經濟利益而生爭執,進而不斷發生漳泉械鬥事件,尤以咸豐 9 年芝山岩之役最慘烈,死亡人數甚多,部分傷亡者因身份不明或無人認領的屍骨,亦將之合葬於大墓公,又稱「老大公祖」。

 



大涼亭。

 



芝山岩最高點展望。

 



附近還有兩塊石碑,一個是舊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一個是『舊的芝山巖事件碑記』,來訪時就快被雜草蓋住,看來主管單位打算任其自然讓草木生長,而不打算復舊了吧!!

 



芝山岩上望向下方的雨農路。

 



芝山岩上最高點的展望。

 



芝山岩上的高架棧道,是芝山岩步道的特色,富現代感的步道在樹林中穿梭,感覺像是深山中的高速公路一樣,讓人覺得與自然有些近,也有些遠。

 



芝山岩上最高點的展望。

 



芝山岩上最高點的展望。芝山岩是一座砂岩小山丘,海拔 52 公尺左右,大約就是十五層樓那麼高,我想,要不是日本時代的神社、光復以後的軍事區的話,這座小山的命運大概就像內湖、汐止的許多小山一樣,早被剷平蓋房子了。沒想到人為的干擾,在環境的保護上也是有好處。

 



芝山岩上最高點的說明牌。

 



「戴雨農將軍事略」紀念碑。日本時代的神社被拆除後,在這裡蓋了一座「雨農閱覽室」,是為了紀念戴笠這一位將軍,在附近還有一座「戴雨農將軍事略」的紀念碑,碑上說述了這位將軍的生平事蹟。戴將軍是先總統蔣公身旁的要將,當然是與日本人勢不兩立的一位將軍,在神社舊址紀念他,讓人充滿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

 



「戴雨農將軍事略」說明。戴笠將軍從來沒有來過台灣,立紀念碑在這也是有趣。芝山岩附近有許多和「雨農」這兩個字有關的地名或機構,因為住在住附近的許多軍人曾是戴笠將軍的部屬,於是,芝山岩附近開始出現「雨農」的名稱,如雨農路、雨聲街、雨農國小、以及雨農閱覽室。

 



「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正面。1903 年,台灣總督府再設「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於六氏墳墓附近,上面刻著包含六氏先生的所有在台亡故日本教師教育者之姓名,分別為:山口縣 楫取道明 38 歳;愛知縣 關口長太郎 37 歳;群馬縣 中島長吉 25 歳;東京都 桂金太郎 27 歳;山口縣 井原順之助 23 歳;熊本縣 平井數馬 17 歳。

 



「故教育者姓名碑」。在「故教育者姓名碑」上的這些老師,不一定都是被反抗軍所殺,也有因病而亡的。這些碑上的人,也不一定都是日本人,有些是台灣人。日本推行皇民化政策,漢人必須取日本名字,所以在紀念碑上,都只能看到日本姓名,其實裡面有些教育者是台灣人。

 



「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

 



「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背面。這些碑原本都被破壞,碎散落在閱覽室後面的空地上,有兩塊「故教育者姓名碑」石碑已經修復接合,就是現在經過棧道旁所立的那兩座石碑,上面有很明顯的接痕。

 



在閱覽室的附近,有一棵大樟樹,相傳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這顆老樟樹曾經生過病,在樹身上可以看到「治療」的痕跡。1896 年 2 月 1 日,6 位遇難老師骨灰安葬於芝山岩的大樟樹處, 7 月 1 日於芝山岩設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並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自擬碑文及碑銘。

 



尋訪芝山神社遺跡時,不可不看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芝山巖事件始末說明。芝山巖神社之興建,是為了紀念 1895 年 12 月 31 日,6 位任教於芝山巖學堂老師,原欲前往台北城內的台灣總督府 (即今台北中山堂址) 慶祝元旦,途中遇到動亂返校過程中,遭反日的台北數百名鄉勇斬首殺害,史稱芝山巖事件,六氏先生即指此 6 位日本籍小學老師。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1896 年 2 月 1 日,6 位遇難老師骨灰安葬於芝山岩的大樟樹處,7 月 1 日於芝山岩設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並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自擬碑文及碑銘。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碑文為:『台灣全島歸我版圖,革故鼎新聲教為先,正王位等六人,帶學務派八芝蘭士林街專從其事,會土匪蜂起道明等,死之時明治廿九年一月一日也。內閣總理大臣大勳位族爵,伊藤博文書。』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另立的「芝山巖事件碑記」,紀念的對象改為抗日義舉的義民,與「學務官僚遭難之碑」所言之土匪大相競庭。在歷史的過程中,很難去思考一件嚴肅的事情,這是一件在民族正義的辯證中不該思考的事:「所謂抗日義舉的那些台人,真的恨那些來台教書的日人嗎?還是說,痛恨的是其所代表的意義?在過去的台灣,你不必因為別人是什麼族群而憎恨人家;你是什麼人,你的祖先打哪裡來,你的孩子將來是什麼人,這些都不重要。你可以因為人的作為而恨他們;你可以恨一個殺人犯,你可以恨一個強姦犯,你可以恨一個小偷,但現在,在高舉民族正義的大旗底下,台人的動機只是出於對日人的恨,只是因為他們所屬的群體,而不是因為他們的作為。」

 



另立的「芝山巖事件碑記」。如果我們因為別人對我們射子彈而還擊,我們可能會覺得理直氣壯。可是在國族主義的旗幟下,我們可能會擴大解釋,於是我們可能會為了避免對方同化我們,甚至同化我們的下一代而預先將對手擊斃。殺手無寸鐵的老師是不對的事情,只是原本可笑的理由,在民族正義的蒙敝下聽起來似乎也合理,還立了碑文為證。

 



「芝山巖事件碑記」撰文者。

 



老師是無辜的,戰爭下的犧牲者 。雖然當時日本政府是刻意的把這事件英雄化,但是他們不是軍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教書,卻被人殺害、身首異地,都成了無頭屍,還是該享有英雄的資格。

 



戰後改朝換代,芝山岩神社連同六氏先生骨灰,墳墓及相關碑文等文物,被搗毀損壞,改建為紀念情報局戴笠 (原名戴春風,字雨農) 將軍的雨農閱覽室。

 



雨農閱覽室。

 



大涼亭。

 



雨農閱覽室與前方的大涼亭,都是日據時代芝山岩神社的範圍。

 



大涼亭。

 



大涼亭前參道。

 



參道旁二葉松。

 



參道旁廣場。

 



參拜步道沿途樸實莊嚴。

 



參道。

 



參道。

 



百二崁步道。

 



百二崁步道。

 



百二崁步道旁巨石。

 



百二崁步道。

 



百二崁步道。

 



百二崁步道。

 



清代的南隘門遺址、日治時期的芝山神社參道、今日的百二崁。

 



芝山神社只有參道保留的最完整。由山下通往山上神社的路,就是芝山岩著名的「百二坎」,石階大約有 124 階,步道兩旁種植整齊的柏樹, 莊嚴而樸素,神社雖已不存在,但是仍可感覺到當年神社參拜步道的肅穆氣氛。

 



芝山公園的入口處是一道筆直的百廿崁階梯,日人在昭和 5 年 (1929 年) 建「芝山岩神社」,當初為建參道,拆除南隘門,興築既長且陡的階梯,用以彰顯神社的尊榮。

 




芝山岩遺址旁大葉榕。

 



富現代感的芝山岩環山棧道。

 



芝山岩遺址旁水池。

 



芝山岩遺址,台灣第一個被發現的史前遺址。芝山岩遺址為一多層文化遺址,包括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大岔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十三行文化及清代漢人文化等。

 



芝山岩不僅是遺址所在地,並且為一包含豐富地質、地景、動物、植物及歷史傳說的重要地點。

 



芝山岩遺址位置圖。

 



芝山岩遺址。1896 年日治時代初期,日本學者粟野傳之丞在附近調查時採集到石器遺留,才確定台灣有史前文化的存在。1979 年因土地開發破壞了遺址,遂由台大考古人類學系宋文薰教授、連照美教授展開第一次搶救考古發掘。1981 年以後,人類學系黃士強教授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委託,又持續進行數次發掘工作。台灣第一個被發現的史前遺址。1993 年 2 月 5 日被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考古探坑展示館,可進去參觀,才發現芝山岩文化活動還真是豐富,各個時期的文化都有,只是這裡頗冷清,而且又熱又悶。

 

 

 


=================我是分隔線=================

 

 

 


 


【台北市 士林區 芝山岩之番外篇 雙溪河濱公園】

 


雙溪因為得天獨厚的流域環境,成為臺北市內水質最佳、最珍貴的藍色珠鍊,圍繞著臺北都會核心。雙溪中上游因溪谷終年潮濕,林相接近成熟狀態,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闊葉林。中下游則為已開發區域,以人工植生為主,部分陡峭山坡維持次生林相。河口沼澤沙洲在環境干擾較低區域有血桐、榕等雜生林,形成獨特河口溼地。

 

一般說來,雙溪中上游開發度較低,且雙溪淨水廠以上河段水質頗佳,溪床巨石經激流沖刷,創造多種生態空間,吸引兩棲類、爬蟲類、昆蟲、魚類及鳥類於河域中繁衍。中下游河段則因水質漸差,靠近人類生活圈等因素,動物種類逐漸遞減。

 

主要動物有水黽、水蠆、紅娘華、溪蝦、溪蟹等水生生物,蜻蜓、豆娘、蜉蝣、螢火蟲、紅嘴黑鵯、白頭翁與五色鳥等;主要植物包括紅楠、香楠、台灣黃杞、樹杞、筆羅子、紅葉樹、山紅柿、烏來柯。

 

雙溪主要發源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南側,由內、外雙溪匯流而成,是台北市內水質清澈的自然溪流之一,上游部分有青絲、儷人、聖人瀑布等自然景觀;中游則有農林體驗園區、青青農場、明德樂園、故宮、中影文化城,以及一些 (如餐廳、釣蝦場等) 人工設置的文化、休閒設施。

 

雙溪下游除了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外,絕大部分流經人口密集的住宅區;因此,雙溪沿岸可說是串連自然、景觀、文化、休閒,乃至居住空間的寶庫。但近年來每當週末假日,雙溪沿岸地區就擠滿了休閒旅遊的人潮,也留下來了不少垃圾,不但有礙觀瞻,連帶影響到水中生物的生存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