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 莿桐鄉 樹仔腳天主堂】

 


雲林縣莿桐鄉是嘉南平原的開頭,沒有山的屏障,清朝時期,因巷道兩旁長滿刺桐樹,取名莿桐,莿桐鄉民個性,如同刺桐花般紅艷開朗,距今一百多年前,西班牙道明會士由南往北傳教,在饒平村建立樹仔腳天主堂,莿桐成為台灣傳教史的重要據點。

 

我們來到饒平村,走在村中看見天主堂,便前往一探究竟。樹仔腳天主堂為雲林縣第一座天主教堂,建於清光緒年間,從竹造的臨時佈道所,經歷水患重建用土确牆稻草屋頂的聖堂,後又改造為木造聖堂,日據時代改為磚造的巴洛克式建築,光復後重建一座以水泥和磚塊為建材的聖堂,深具特殊風格。

 

同治 11 年 (1872 年),在台灣中部活動的天主教士先於彰化埔心建羅厝天主堂;光緒2年 (1876 年) 又於大林沙崙建堂。沙崙的駐堂神父也到雲林地區的埔姜崙、斗六門、西螺等地傳教。由於羅厝和沙崙兩地的神父也常騎馬或步行往來兩地,互相支援工作或聯絡事宜,路途必經樹仔腳渡口,乘坐竹筏渡越濁水溪。渡溪次數增多,神父和船伕結為好友,也籍機宣揚福音。

 

光緒 16 年 (1890 年),樹仔腳的天主徒邀請羅厝本堂神父高希龍 (Francisco Giner) 到樹仔腳傳道,租用一間竹造屋做為臨時佈道所。這是樹仔腳天主教會的奠基,也是雲林縣第一座天主教堂。日本占領台灣初期,樹仔腳教會一度因局勢不安,甚至被指責洋傳教士和日本勾結,因而民不諒解,教民也日漸流失。幾年後,日本控制全台,社會秩序安穩後,傳教工作才再度正常運作。

 

明治 34 年 (1901 年),洪羅烈神父 (Angel Rodriguez) 管理樹仔腳教會,因原來靠濁水溪旁的佈道所,常有水患,遂在饒平厝買了一大塊地 (現天主堂所在地),先建造一座土确牆稻草屋頂的聖堂,後改成木造聖堂。此期間,教務擴及頂、下麻園,教徒日多,洪神父因於大正2年 (1913 年) 重建的一座非常美麗、格局較大的木造西式教堂。這座木造教堂使用了二十多年。

 

德增輝 (Vincent Prada) 於昭和5年 (1930 年) 接掌樹仔腳本堂神父,四年後(昭和9年,1934 年),他恐木造教堂被白蟻蛀壞,因而重建一座水泥磚造、融合哥德和巴洛克風味的天主堂,配上寬廣的庭園和扶疏花木,堪稱雲林縣最美麗的教堂。國府接收台灣後,樹仔腳天主堂改由國人神父擔任本堂。

 

自 1890 年到 1949 年,經歷清領、日治、民國三代,樹仔腳教務均是「阿凸仔」神父執掌,這些離鄉背景的洋傳教士在樹仔腳活動了一甲子的時間,和當地民眾和睦相處,且使饒平成為天主教的重要據點,也是天主教徒最多的地區。

 

民國 46 年 (1957 年),第二個漢人神父高樹人,重建一座以水泥和磚塊為建材的聖堂,又加建神父宿舍、道理廳及四周圍牆。建築風格改成線條簡潔、穩重典雅的巴洛克式,莊嚴肅穆外,也頗壯觀宏偉。遠遠看去,在四周都是傳統低矮的中國式民宅中,特顯其風采。

 

樹仔腳天主堂為雲林縣第一座天主教堂,建於清光緒年間,從竹造的臨時佈道所,經歷水患重建用土确牆稻草屋頂的聖堂,後又改造為木造聖堂,日據時代改為磚造的巴洛克式建築,光復後重建一座以水泥和磚塊為建材的聖堂,深具特殊風格。現今的教堂則為民國 71 年所建,其八角型狀的屋頂,及紀念耶穌的小花園,引人入勝。

 

◎ 地址:雲林縣莿桐鄉饒平村167號。
◎ 電話:055-842-747。
◎ 交通資訊:西螺交流道→1號省道→156縣道→右轉154縣道→饒平路即可抵達。

 



中式的建築外觀。

 


 


 



戶外的小公園。

 



小花園內有耶穌受難及復活升天的雕像及解釋,透過畫面圖像更多的紀念耶穌捨命。

 



這是耶穌在各各他山上為眾人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

 


 



每一花圃上都有設計耶穌受難的故事圖片,可以紀念主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