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 大同鄉 見晴懷古步道】

 


見晴懷古步道是昔日的山地運材軌道所改建,原屬於太平山森林鐵路(山地線)的見晴線,原已荒廢,近年來整建為懷古步道。步道全長 2.35 公里,後因颱風而毀損,未再修復,目前僅通行至 0.9 K處。步道入口處位於太平山宜專一線(太平山林道)道路 23.3 公里處,沿線可遠兆大霸尖山及聖稜線、中央及雪山山脈,步道坡度平緩且沿線多處山溪水塘可供休憩,是一處適宜老少一同觀山觀雲體驗自然生態的步道。

 

見晴懷古步道外的標示明明白白寫著「昔日山地運材軌道」,果然一走進步道沒多久就看到了泥土路上交錯的鐵道,這應該是命名為「懷古」的原因吧。林場風華逝去,運材鐵道再也不見蒸汽車奔馳其上的身影,森林卻因此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當它再度挾著昔日的鐵道風華迎接過往旅人時,幾十年的沈澱讓生氣蓬勃的見晴懷古步道透著重生後的清新綠意。

 

那又為什麼叫「見晴」呢?因為氣候與地形之故,午後常常可在這見到環繞層疊山巒間的雲海,因此成了欣賞浪漫雲海的最佳地點,有時久陷白茫茫的五里霧,反而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所以就有了「見晴」這個地名囉;另一說則是因天晴時遠方天際線處可見峰峰相連的雪山山脈、桃山、大霸尖山、聖稜線等三千公尺以上百岳的壯闊景緻,及瑰麗多變的雲海景象,因之稱為「見晴」。

 

見晴懷古步道由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所以整條步道多半是沿著舊軌道而築,停車場旁的觀景平台在晴朗的天氣時可遠眺蘭陽平原和奇峰連綿聖稜線,但如果只是停下車來在觀景台上欣賞美景,那可就錯過了真正精彩的步道囉。由於步道是輕便鐵道舊路,因此全線平緩,走在其間,如履平地。長約一公里的步道,走來處處感動,步步有景。沿途有昔日舊鐵軌,中間鋪著小碎石子,小溪澗及地形落差處,有高架鐵軌及枕木遺跡,舊枕木滿佈苔蘚,景致滄桑,古意盎然。

 

帶著探險的心情走入步道,沿著軌道在往山裡走去,寬廣的視野讓聖稜線一路相伴,平緩的路徑走來輕鬆寫意、蒼翠的地貌讓人看了心情順暢、筆直的林相為旅人們送來一波波的芬多精,還有那迂迴曲折的鐵道路徑,更讓人跟著迴轉在綠意盎然的森林裡享受這重生的林場風華。

 

這裡除了迷人的山,還有清涼的水,流經見晴的白嶺溪,因水土保持良好,水質清澈、含砂量甚少,沿途有多處天成的山溪水塘可供休憩親水,約 600 公尺處的疊石親水區即是由山壁淙淙瀉下的山泉匯集而成,不少回程的旅人會在這掬起冰涼沁心的泉水洗去一身的疲倦或身上的泥濘。此外,在落石較多的路段為防路基坍塌,特別預先編造三座橫跨山壑的吊索橋,以做為備用便道之用,走來搖搖晃晃卻十分安全,為平穩易行的步道增添些許趣味與刺激感。

 

走在海拔近二千公尺的森林小徑,沿途杉林綠樹散出芳香的森林芬多精,空氣鮮活,嗅覺舒爽。而山嵐雲霧漸漸聚攏,途中景色如詩,視覺怡然。如此的森林浴踏青路線,走來令人身體舒暢,而心情愉悅了。

 

過里程 600M 後,路旁有一棵二代共生的扁柏巨木,是途中唯一僅存的巨木。而路旁時有小溪澗,山泉冷冽,用手觸摸,宛如冰水。里程 700 至 800M 之間,則有兩座吊橋跨越深壑,繩索編製的橋面,走來搖搖晃晃,橋下深不見底,但見白茫茫而已,宛如走在雲端。

 

來到 900M 處,有柵欄擋在前面。見晴懷古步道只通行至此而已。林場的一草一物在休養生息了數十年後,鳥兒和動植物們紛紛歸巢,水氣濃重的蓊鬱山林裡,常青的扁柏、嗜溼的紅檜林、罕見的八角蓮、各種蕨類與苔蘚,以及潮溼森林中特有的二代木奇觀都自在的在這住了下來,小翼鶇、青背山雀、條紋松鼠等中高海拔常見的動物也跟著活躍其間。

 

去程時的濃密綠蔭讓心情慢慢變的明亮,回程時太陽更照亮了森林,讓我們看到了森林裡灑滿斜陽的清麗。回到步道入口處的見晴觀景平台,因為面向東北,在雨後乍晴之際,不但可眺望蘭陽平原,以及雪山與大霸尖山之間的聖稜線等山系甚至可將崇山峻嶺的風姿盡收眼底、一覽無遺,更是欣賞美麗雲海的最佳地點。不過觀賞雲海得要有點運氣,當運氣好時,瑰麗如詩的雲海,如白浪翻湧般!當雲層湧升到一定的高度後,往往受到氣溫及地形影響,製流程雲海的景觀;雲海聚散無常,有時又濃霧籠罩、白茫茫一片,渴望「見晴」的心情讓人更能了解此地因何得名。

 

雲朵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排列組合,有時將天際橫切為二,或者變成眠棉白花佔據天空一隅,轉眼又化作輕薄如絲的雲彩,詭譎多變的雲海,是大自然魅力的最佳表現! 而見晴步道是昔日運送木材的交通網之一,步道上刻意保留了一段段軌道、木橋以及運送木材的木馬,充滿懷舊氣息。水氣濃重的蓊鬱山林,有常青的扁柏、紅檜,以及各種蕨類,還有罕見的二代木(枯樹幹再生長出樹)奇觀。步道上還另有一個疊石親水池以及尼龍繩製的吊索橋,前者讓人可直接掬飲甘甜山泉;後者走來雖搖搖晃晃卻十分安全,為平穩易行的步道增添了一點小刺激。

 

步道頹圮的軌道與巨大的神木殘影都透著昔日林場的影子,這些都是林務局在整建見晴懷古步道時的用心,為了讓旅人們體會山地運材鐵道的特色,沿途的鐵道、木馬、台車輪軸、工寮遺跡等歷史痕跡都在生態工法的細心整建中,與休息了數十年而重生的森林新舊共陳;數十座運材軌道檜木橋,或跨溪石,或越山,整建步道時多維其原貌,另闢步徑、吊索橋或木棧橋繞道而行;一路上可見歷經風霜的轉轍器與台車輪軸橫躺原地,成就一條可觀山觀雲、探索自然、沈緬往昔的懷古步道。

 

見晴,地名反映了此地的風景。在東北季風盛行的季節,這裡經常雲霧繚繞,倏然風吹雲散,陽光乍現,「見晴」因而得名。當見晴之際,雪霸聖稜線清楚出現於遠處,壯麗的山稜雄姿盡呈眼前。 在步道入口的廣場,即可遠眺雪霸聖稜之間的雪山主峰、北峰、品田、伊澤及大霸、小霸尖山。

 


【路程時間】見晴懷古步道入口 -- 30分鐘 -- 見晴懷古步道 0.9K 處。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leshui-atayal.org.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濁水祠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24544348

 



見晴懷古步道入口意象。

 



見晴懷古步道停車場。步道入口處位於太平山宜專一線(太平山林道)道路 23.3 公里處。

 



珍貴的巨木遭砍伐後,鐵道兩旁種植杉木及檜木。

 



運材鐵道走入伐木時期的時光隧道。

 


 


 



被砍伐後留守森林的神木殘影,上頭長的是『二代木』。

 


 


 


 



鐵道伴著步道。

 


 


 


 


 


 



經過森林天然的濾水器,水質清甘美麗。

 



平緩的路徑走來輕鬆寫意。

 


 


 


 


 


 



0.9 公里處終點站,原路折返。

 



遠處可望見雲海景觀。

 


 



蒼翠的地貌讓人看了心情順暢。

 



吊橋的側面就是步道,顯示吊橋在此是多餘的。

 



懸空於山壑上的吊索橋。

 


 


 


 


 


 


 


 


 


 


 


 


 


 



崩壞的軌道。

 


 



腐朽的橋樑立牌說明,禁止通行。

 


 


 


 


 


 


 



鐵軌及轉轍器被保留下來。

 


 


 



鐵道兩旁長出杉木林。

 



筆直的林相帶來滿滿芬多精。

 


 


 


 


 



鏽蝕的鐵道轉轍器。

 


 


 


 


 




壯闊景緻的聖綾線,最遠方突出的山頭,由左至右分別是小霸尖山、大霸尖山、東霸尖山。

 



見晴懷古步道前的停車場可以眺望雪壩聖稜線,可見雪山主峰與北崚角之間白雪靄靄。

 



見晴懷古步道導覽圖。

 

 

 


=================我是分隔線=================

 


 

 

 

 

 

【宜蘭縣 大同鄉 見晴山三角點】

 


由於是個一般人不會來的地方,所以不太好找,還好到時是個豔陽高照的晴天。太平山公路 (宜專一線) 21.8K 見晴山登山口處停車,登山口在上山方向左側山溝涵洞旁。大多的網誌會記錄見晴山登山口在 21.3K 處,應該是誤植;請在里程路標 21.5K 與  22K 之間尋找,而非里程路標 21K 與  21.5K 之間尋找。

 

見晴山登山口的另外一個參考座標是電線桿,位於太平山公路里程路標 21.5K 之後,過一迴頭彎,右側有一太平高支 224 電線桿處,電線桿對側雖有三角點噴漆,但完全找不到山路入口,馬路擋土牆落差頗大,很難爬上。

 

太平高支 224 電線桿處回頭約二十公尺,擋土牆缺口山溝涵洞旁,即為見晴山登山口。登山口路口有綁布條,路邊經過看不見,要走近往上看,才看的到,不留意即不容易發現。過水溝陡上坡,坡度約 70 ~ 80 度,剛開始是芒草區急陡上,但不長。上稜後趨緩,往右側緩上,鑽過大樹洞,發現有廢棄水管往山頂延伸。上稜不久即見見晴山基點,上山約十分鐘。

 

見晴山,1880m,沒錯,就是這麼快,因為道路已經開到離山頂很近了。見晴山山頂長滿箭竹等雜草,雖然只是十分鐘,一路急上陡泥路,衣服都是水,鞋子也有爛泥巴;這是一個四周無展望,偶爾也有山友會前來的三角點。

 

見晴山標高1880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6223號;拍照後下山。下山也約五分鐘就到,是一座輕鬆的山!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leshui-atayal.org.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見晴山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2454434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