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 竹南鎮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龍神碑)】

 


『 尖筆山』橫亙竹南鎮公義、崎頂及大埔三里,是苗栗縣與新竹市界山之一,它原來的高度為 102 公尺,但十多年前二高開闢時,將山頭一闢為二,形成筆架形的東峰和西峰,因此現在東峰最高海拔只有 97 公尺。由於竹南地形上是中港溪下游沖積平原,全鎮平均海拔約僅一公尺,所以在尖筆山上可北眺新竹市香山、內湖,東望廣源智慧園區,南瞰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和市區,西覽臺灣海峽,展望條件良好。

 

『 尖筆山』擁有美麗景觀,昔日竹南八景中,『筆山虹彩』便是描繪它黃昏夕照彩霞繽紛,及雨後彩虹倒映之美;民國初年吟松館主提作『尖樹摩天鳥逡巡,峰前莫問利名人,迎來煙水消塵慮,旭日穿雲絕妙辰』,也是詠讚尖峰迎旭之勝景。

 

此外『 尖筆山』也是古戰場,據史載: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議和,割讓臺灣等地,日軍派兵接收時,臺民不甘喪權,匯聚義民廣勇及楚、淮等守土抗日。乙未年〈西元 1895 年〉八月,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接收台灣,展開為期數月的乙未戰爭。日軍近衛師團由北至南攻至尖筆山下,義軍首領徐驤、吳湯興、楊載雲等率眾激戰抵抗,日軍雖以野炮、軍艦陸海夾攻,仍屢攻不下,但終因義軍兵力短少且火力耗弱而含恨退守,史稱乙未年尖筆山之役〈西元 1895 年〉。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當然是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有關。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是與台灣最有密切關係的日本皇族成員,是當時明治天皇的皇叔。因為他死於台灣,成為日本時代五十年中的神格代表。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史蹟,原先以台灣神社、台南神社,澳底征台紀念碑為主,後來在 1930 年前後,全台灣只要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台灣經過的地方,即使只睡過一夜,確定經過的,路線上都建了紀念碑或紀念物,全台約有數十處。

 

這些『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物,全成為殖民政府欽定的最高規格史蹟紀念物,用最好的材料,蓋好之後皆明令保護;此外,全台大大小小神社幾乎也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牌位。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神格化,本就是日本殖民政權統治的手段。『 尖筆山之役』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亦曾在尖筆山駐足,是故日治政府在尖筆山的山上興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國府播遷來臺之後,紀念碑被予以搗毀,然『鎮鄉寶壁』圓石卻仍留存,成為觀光景點和歷史古蹟。

 

來到尖筆山下的墓園,找不到往山上的入口,繞了墓園一圈又回到原點。路旁發現一個紅磚道階梯,階梯旁有小石獅,和保護環境清潔的警示碑。既沒指標,只好下車走看看墓園的紅磚道。階梯步道半山腰有一座思親台,由思親台可以遙望整個墓園,整個山凹處都是墓園。循著階梯,發現右邊有一條竹板跨過的簡易木橋,過橋有一山徑沿崚線向上。我們正在納悶難道是由此上去,於是就走上去看看。 

 

此路上去都是泥土路,有人工開鑿的痕跡,走沒多久已來到山頂,終於找到這座被破壞的尖筆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龍神碑)。這座碑網路上很多人找不到,因為底下是墓園區,沒人敢上來 ; 而且上來要走土石山徑,很難找到。

 

尖筆山有名的元寶狀大紀念碑,是日本人所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回想 1895 年乙未抗日之役,三千保家衛國的義軍在尖筆山列陣,抵抗從竹塹南下的日軍。雖然原碑文已不知去向只剩基座,底座的日期、敘述也被水泥塗掉,元寶狀大紀念碑依舊幽幽訴說著過去的歷史。這裡是竹南鎮內的最高點,在頂峰上可以俯視整個竹南、頭份市區,中港八景之一「筆山虹彩」即是此地,站在高崗上那微風吹拂,一絲懷古的情懷,不禁油然而生,不也訴說著先人蓽路藍縷的艱辛歲月。

 

依據網路資料,這是 1942 年所立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尖筆山​司令所紀念碑;因日軍​征台統帥北白川宮曾在​此發號施令而得名。國民黨跟日本人都一樣,換了政權就想破壞古蹟,掩蓋歷史。日本人統治台灣拆了城牆,推行皇民化運動 ; 國民黨政府來台拆了神社,紀念碑都是如出一轍。

 

回程發現尖筆山勝景碑,尖筆山勝景碑位於步道右側,並非古碑。碑文如下:
尖峯迎旭
尖樹摩天鳥逡巡
峯前莫問利名人
迎來煙水消塵慮
旭日穹雲絕妙辰

 

回家查了竹南鎮公所的網站,尖筆山頂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已被改名為『龍神碑』。引述原文:
三、龍神碑:據傳尖筆山一帶地形類似「龍蝦」,以尖筆山為身軀,尾端收於公義路一帶,俗稱「龍蝦穴」,日治時期修築鐵路,在龍蝦尾部與雙螯的部位鑿開兩洞〈即今一號、二號子母隧道〉,破了風水。後又有頭份客籍人士在龍蝦首〈今北戶聚落〉,興築私人陰宅,導致崎頂地區雞不啼、狗不吠,遂求諸高人指點,在山頂第四公墓附近立「龍神碑」以鎮壓煞氣,至今石碑依然屹立。(以上引述自竹南鎮公所的網站)

 

如果詳查崎頂地圖的地形圖,就會發現如果鐵路是在「龍蝦」尾部與雙螯的部位鑿開兩洞,這隻龍蝦恐怕卷了好大一圈;但是就地形圖看來,尖筆山一帶地形實在不太像龍蝦。尖筆山有名的元寶狀大紀念碑,確是日本人所建,竹南鎮公所的網站中所謂『高人指點』莫非是指日本人?唯一確定的是,紀念碑所立時間,確實是在修築鐵路隧道之後;但是立紀念碑的原因,就與修築鐵路隧道完全無關囉。

 

補記『 尖筆山之役』:

 

日軍在 1895 年 6 月 22 日攻下新竹城,但台北至新竹之間,仍有抗日軍出沒,以游擊的方式,切斷日軍的補給,因此日軍欲往南進,則必須要清理埋伏在新竹以北的游擊軍。同年 7 月 31 日近衛師團長能久親王抵達新竹,準備部署新一波的掃蕩抗日軍的行動。義軍方面,則有自北部輾轉南下之淮軍、新楚軍、廣勇及中南部崛起支援的義軍,約三千餘名,陣地長達兩公里餘,駐守在尖筆峰,以對抗日軍的進擊。日軍於 8 月 6 日擬定作戰計畫,並預定 8 月 9 日對苗栗尖筆山發動攻擊,並將主力兵力進軍至苗栗縣城。8 月 8 日,日軍由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率領約九千名裝備精良的正規陸軍,兵分多路,向新竹城南方丘陵山區推進。分別攻陷尖筆山北方高地,因義軍強烈抵抗,攻勢暫停,當晚於牛埔山一帶就地露宿。8 月 9 日凌晨五時,北白川宮親自督戰,並發動陸海夾擊,日本海軍也派遣兩艘軍艦協助攻擊,分別是「吉野」、「速良」兩艘軍艦,兩軍艦從香山外海砲擊尖筆山據守的民軍。另一方面日本陸軍也動用到野炮,這是日軍登台首度使用野砲。民軍方面,由吳湯興、徐驤、楊載雲(在此之前陣亡,葬於頂大埔)等人率領,於各防地分頭應戰,雙方激戰八小時之後,敵我死傷慘重,民軍在炮火強烈的海路攻擊之下,快速瓦解。8 月 9 日清晨,日軍攻陷尖筆山,抗日民居喪失這個戰略要地後,民軍大舉向南方撤退,隨後日軍在沒有抵抗下,佔領苗栗縣城。

 



五楊高架道。

 



公義路。

 



公義路。

 



由此轉往尖筆山墓園。

 


 



尖筆山。

 



尖筆山下福德宮。

 



找錯路,找到民家去。

 


 


 


 


 


 



路旁發現一個紅磚道階梯,階梯旁有小石獅和保護環境清潔的警示碑。

 


 


 



階梯步道半山腰有一座思親台。

 



發現尖筆山勝景碑,碑文如下:
尖峯迎旭
尖樹摩天鳥逡巡
峯前莫問利名人
迎來煙水消塵慮
旭日穹雲絕妙辰。

 


 



階梯走到此,發現右邊有一條竹板跨過的簡易木橋。

 



難道是由此上去?就走上去看看。

 



此路上去都是泥土路,有人工開鑿的痕跡。

 


 



女王健步如飛。

 



走沒多久已來到山頂,終於找到這座被破壞的尖筆山紀念碑。

 



底座的日期、敘述也被水泥塗掉。

 


 



由思親台遙望整個墓園。

 


 


 


 


 


 



原碑文已不知去向只剩基座。

 


 



尖筆山古戰場聳立在大埔里內,是竹南鎮內的最高點,在頂峰上可以俯視整個竹南、頭份市區。

 



中港八景之一「筆山虹彩」即是此地,站在高崗上那微風吹拂,一絲懷古的情懷,不禁油然而生。

 


 


 



尖筆山地形圖,翻印自『台灣堡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