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 泰安鄉 二本松、丸田砲台】

 


離開雪見遊憩區的遊客中心,回程的第一個停靠站,就是在司馬限林道 15.3 K處,二本松駐在所與丸田砲台登山口的入口處。入口處位於二本松解說站階梯前右側叉路口,去程緩降,回程緩昇,丸田砲台步道全長約 630 公尺,來回需計 40 分鐘。

 

苗栗縣泰安鄉為一原住民鄉鎮,共轄八卦、錦水、清安、中興、大興、士林、象鼻、梅園八村,按歷史開發、地理位置,分為後龍溪流域的北五村,與大安溪流域的南三村,而北五村與南三村即是以司馬限林道上的北坑山、東洗水山、盡尾山、司馬限山所形成的山脈為界。

 

苗栗縣泰安鄉南三村(梅園村、象鼻村與士林村)自日治時期以來,是泰雅文化傳承重鎮。地理位置約在大安溪中游盡尾山、司馬限山、馬那邦山、雪山坑山和南坑山間。日治時期共分為八社,即今日梅園村的天狗及梅園部落;象鼻村的大安、永安及象鼻部落;士林村的士林、中間及蘇魯部落等。

 

位處於苗栗縣泰安鄉司馬限林道上的「二本松」,就像「雪見」地名,沒有一絲台灣味道。孤陋寡聞的我們只聽過二葉松、五葉松,這二本松是什麼還真讓人好奇,努力探詢之下才得知,「二本松」為日語,本是日本計數單位,因此處種有兩棵松樹而得名。只是日治時期在此生長的兩棵松樹已先後倒伏死去,雪霸管理處特別在此重植松樹,以符合當初「二本松」地名由來。

 

二本松位於雪霸國家公園的雪見遊憩區內,不僅是通往雪見必經之地,也是北坑溪古道的起點;北坑溪古道北起茂義利(觀霧),南至二本松,最初乃是由泰雅族大湖群山胞以粗獷的步伐,走出遷移、游獵的山徑,他們北越大雪山稜線,至大湖以東的後龍溪流域。後來日本人為控制抗日特別勇悍的泰雅族人,沿大安溪北稜線興建北坑溪警備道路,也就是現在的北坑溪古道;而位於雪見遊憩區入口處的二本松,還有日治時期的丸田砲台遺址,可見其地勢之險要。

 

大正六年,台灣西部最後一支尚未歸降的原住民:泰雅族「霞喀羅」族群,因族裡有 19 人死於流行感冒,長老一心認為是因與外族接觸而觸怒了祖靈,因此大舉襲殺日警、焚毀警所,並逃至大霸尖山腳的馬達拉溪;日警為加速收服頑強抵抗的霞喀羅蕃,且為連接鹿場越嶺道路及大甲溪道路,使雪山山脈的越嶺道路更加完善,以完全掌控泰雅族人,故於大正 11 年開闢完成北坑溪理蕃道路

 

日本政府在邊開理蕃路的同時,也一邊討伐霞喀羅族人,直到大正 14 年因為大雪、風災接踵而至,族人饑饉不堪才正式歸順,日警並將其安置在附近的曙光部落,當時台灣西部所有的原住民已全部歸順了,但日本政府為防原住民再抵抗,故在這條全長約 38 公里的道路上設置了 12 個駐在所,平均三公里餘便設立一個駐在所,可見日本人對原住民的戒懼不淺。

 

雪霸國家公園內,有兩條重要的古道,一條是鹿場連嶺警備道路,另外一條就是北坑溪警備道路。北坑溪古道上也曾經發生多起原住民為護衛家園,而與統治者發生衝突。居住在大安溪上游的原住民,是屬於泰雅族的一支,他們由大甲溪流域遷移而來,被歸類為北勢群,又稱為「北勢番」。

 

泰雅族北勢群在日本人眼中,他們是「北番」最兇暴的一族。在多次的爭戰中,最激烈的是一九一○年時的「北勢番討伐戰」,日本新竹廳廳長家永泰吉郎不但動員大批警察,更動用了機關槍等新式武器,日本人並以廿四門野戰砲攻擊部落,造成無數原住民死亡,也造成了兩百多名日本警察陣亡,整個北坑溪古道幾乎都有原住民的血。

 

北坑溪古道,就是日本人為了控制居住於梅園、天狗一帶的原住民活動,而由一九一七年開始,分不同階段,由大湖與東勢逐漸開闢而成的警備道路,沿途設立了曙、北坑、幸原、雪見、日向、萩岡,與二本松等七個駐在所,日本人在二本松並設有丸田砲台及架設機關槍,監控大安溪所有部落的動靜。

 

此道路北由「曙鞍部」開始往南至二本松鞍部後,再分為兩條:一條向西行,經過司馬限、細道邦至大湖.目前已幾乎被「司馬限林道」取代.路基幾乎完全重疊。另外一條由二本松鞍部向大安溪中游伸出,原來是連絡梅園、馬拉邦等所謂的「北勢番八社」的古道,目前已拓寬為產業道路,再南可接至雪山坑等地,向東勢出入,沿路可以仰觀雪山山脈的英姿,俯視大安溪谷壯麗的河床,景觀相當不錯。

 

我們由司馬限林道 15.3 K 處入口走入,先是到二本松解說站:這裡為理蕃所設之「二本松駐在所」的舊址,經重新規劃成為今日的「二本松解說站」。「二本松解說站」有一間「丸田砲台文史紀念館」,這裡原本是警察駐在所,紀念館乃仿舊駐在所形式建成,內有相關歷史及人文地景簡介。

 

「二本松」解說站這裡也曾是日治時代日軍砍伐林木、鎮壓泰雅原住民的主要據點。二本松解說站 (Erbensong Section) 位於大安溪上游山區,主流上游名為雪山溪,發源於雪山山脈之大霸尖山西側,向西流至東陽山北麓與支流馬達拉溪會合後,始稱大安溪。二本松解說站具豐富的人文史蹟、原住民文化展示,及俯瞰大安溪谷的壯麗景觀,是遊客認識部落及國家公園的最佳地點。

 

國府播遷來台後,「二本松」改制為大湖警分局松安派出所,但在 921 大地震中嚴重毀損,分局撤所後,經雪霸國家公園加以整建整建,成為今天的二本松解說站,採全木造建築,頂樓有觀景台,視野極佳,天氣晴朗時,可遠眺壯闊的大安溪谷、南三村的八個部落,甚至士林壩等都一覽無遺,為前往雪見沿線的最好的一個眺望點。

 

走出「二本松」解說站,我們一看到往「丸田砲台」的指標後,當然就出發前往。解說站周圍鋪設有原木棧道,雖僅數百公尺長,但依山勢起伏穿梭在竹林中,景致相當宜人。一路茂盛的柳杉林,步道路況十分良好,只是緩下坡,大約十多分後,在一處茂密的竹林間見著了指標。先是看到了二本松山的基點。循木梯蜿蜒而下,步道的盡頭有兩個著名的景點:一個是二本松山,以及「丸田砲台」遺址。

 

二本松山,標高 1,305 公尺,又稱天狗山、丸田砲台山,山字森林三角點,另有大正 13 年 7 月樟林地界第 25 號石柱。無展望。再往前約二分鐘,還有一塊平地,是前「丸田砲台」遺址,砲台遺址有林縫展望,遺址約 10 乘 10 公尺見方,順著缺口往下一看,展望很好,整個大安溪谷都在砲台的監視範圍以內。

 

「丸田砲台」這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對抗泰雅族人的據高點,目前是草木叢生的平台。解說站設有炮台文史館,這裡蒐集了日治時代的珍貴老照片,不僅介紹二本松的自然地理環境,也呈現當時日人為控制泰雅族北勢群部落,選在此地設置炮台以監視控制各部落。日治時期設置丸田砲台已然斑駁,無言見證了日治時期原住民的滄桑歷史。

 

丸田砲台遺址,只設有解說牌。明治 44 年 (1911 年) 日本人為了鎮壓原住民而興建,日治時代為了對付天狗部落,在台上架大砲攻擊山下的泰雅族人,丸田乃是為了紀念在南尾山南麓殉職的日本警補丸田清,日本官方乃命名為「丸田砲台」。我們在丸田砲台遺址稍微拍照後,就沿著原路往回走。

 

小而巧的丸田砲台步道,走起來輕鬆愉快,沿路都有綠樹遮蔭,就只是蚊子多了些;另外得特別提醒前去走訪的朋友,從文史館進入竹林後,沿路的步道邊均有大量的咬人貓,得小心留意勿使身體碰觸到。咬人貓,正式的名稱是「蕁麻」,屬於尋麻科、蕁麻屬,全省各地中低海拔山區都有分佈;咬人貓整株都覆蓋了恐怖的小刺毛,包括葉面、葉背、葉柄、莖,要是一個不小心碰觸到咬人貓,會又刺又痛,而中毒症狀因體質而異。

 

風藤是低海拔相當常見的附生植物,它的葉子變化很大,從橢圓形到心形都有,風藤的葉子有一股很特殊的味道,風藤這一屬的植物大多如此,例如包檳榔的荖藤就是風藤這一類的植物。風藤的種子在地面發芽後,會攀住大樹往樹冠層生長,地面的老莖及根乾枯後逐漸消失,稱之為『半著生植物』。從莖節處長出的氣生根攀附在陰溼岩壁上,也常爬升在闊葉樹幹上,繞在樹幹的四周,並逐漸往上爬升。年老的風藤即使其枝葉已經攀到樹幹頂,還會往大的分枝繼續伸展,可見生命力甚強。

 

商陸原產於北美洲、南美洲、東亞和紐西蘭 (奧特亞羅瓦),全世界紀錄大約僅有十五種商陸科 (Phytolaccaceae) 自成一科,在台灣僅有二屬三種,為美洲商陸、日本商陸以及數珠珊瑚,三者之間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們已在台灣成為歸化物種;美洲商陸及數珠珊瑚原產地為北美洲,日本商陸則為中國及日本,尤以北美洲數珠珊瑚成為新興的歸化物種之一。

 

成熟的日本商陸漿果,會轉變為黑紫色,每年夏天是花果的旺季。也是藥草的一種,除分布中、北部低海拔山野以外,偶爾也會見到民間栽培為觀果植物。長長的花序,開著朵朵的小白花,授粉之後花朵轉為桃紅色。下垂的果序,成熟紫黑色的果實是鳥禽們的最愛,這也是為何山野常見到的主要原因。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www.spnp.gov.tw/Article.aspx?lang=1&a=usfEXqnJJx8%3D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二本松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26750895

 


 


 


 


 


 


 


 


 


 



由丸田砲台步道口進入,步道上頭有舖設地磚,走來格外輕鬆舒服。

 


 



二本松解說站叉路 (步道),取右上高架木棧道。

 



我們先前往丸田砲台文史館了解相關的歷史。

 



二本松解說站原為日治時期的駐在所,視野廣闊,可以俯瞰大安溪河谷。

 


 



丸田砲台文史館為木造建築,裏頭有當時的砲台設施介紹,也有模型說明如何利用砲台的地形優勢控制大安溪谷的原住民。

 


 


 


 


 



藏在雲霧中的盡尾山。此季節的櫸樹正萌發新芽,鮮豔的黃綠映著青山,色彩十足的豐富。

 



平台邊這一株高大的櫻樹。

 



觀景台,這裡的展望極佳,天氣雖然沒這麼好,可是像是:司馬限山、馬那邦山、司令山、千兩山、雪山坑山、鳥瞰山腳下的梅園部落,都盡收眼底。

 



文史館的觀景平台則可以四面眺望,天氣狀況若是良好,可遠眺雪山山脈,可惜當天的空氣霾害嚴重影響遠觀視線。

 


 


 


 


 


 


 

 


 


 


 


 


 


 


 


 



丸田砲台舊址,日治時期此處設有砲台以監控居住在大安溪畔的北勢群原住民部落,名為「丸田砲台」,丸田砲台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北勢戰役中,在盡尾山南麓殉職的日人警捕丸田清。

 


 


 


 





 



建於大正 10 年的丸田砲台,當初是日本人為鎮壓北勢群泰雅族部落而建,兩門 4 吋、6 吋砲不知去向,只可見解說牌。

 



丸田砲台遺址,可遠眺對岸溪谷,就此平台的地勢來看,此平台的火砲應可進行 360 環狀射擊。

 


 



二本松山(天狗山、丸田砲台山),山字森林三角點 H1289 (1305);另有大正 13 年 7 月樟林地界第 25 號石柱。

 


 


 


 


 


 


 



指標下方有兩個三角點,分別代表著過去與現在。

 


 


 


 


 



從二本松到丸田砲台遺址約 900 公尺,單程 15 分鐘,一路往下有桂竹林、香杉林。杉樹林區有茂密的蕨類、姑婆芋等植物,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設了解說牌,介紹鐵雨傘、香杉、桂竹、風滕、烏心石等多種植物。

 


 


 


 



香杉林中平緩的山徑。

 


 


 


 


 


 


 


 


 


 


 


 


 



 


 



北坑溪古道入口。

 



北坑溪古道入口。

 



北坑溪古道入口。

 



北坑溪古道入口。

 



北坑溪古道入口。

 



北坑溪古道入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