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 東區 嘉義公園、孔廟、福康安紀功碑、一江山陣亡將士紀念碑】



「嘉義公園」位於嘉義市的東郊,建立於日據時代明治 43 年,是嘉義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與一般公園不同的是,「嘉義公園」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而且擁有許多豐富而罕見的文史寶藏,四百年來原住民與荷蘭人的足跡、明清時代的中原文化、日本文化、以及台灣新文化史蹟,在「嘉義公園」都可以得到見證。


嘉義舊名諸羅,諸山羅列之意,自漢人移殖開墾以來,一直被視為是地靈人傑的地方;不過應該很少人知道,嘉義是台灣第一個建城的城市。嘉義市古稱諸羅城,於康熙 43 年(1704 年)建城;台南則是在設府四十年後,清廷才於雍正三年,由台灣知府周鐘瑄興建台南城。嘉義之名,則是因為乾隆年間的林爽文之亂,嘉義地區的民眾堅守防禦,亂事弭平後,為了嘉獎諸羅人民的義行,於是將諸羅改名為嘉義。


「嘉義公園」的佔地空間相當廣大,公園內古木參天、假山造景、小橋流水,形成一個民眾休憩的良好場所。公園內還有許多特色景觀,諸如射日塔、十二門古砲、孔廟以及國寶級的『阿里山森林鐵道 21 號蒸汽火車頭』等珍貴的文化景觀。


「嘉義公園」內的孔廟位於林蔭之間,靠近棒球場的小徑可通往孔廟,孔廟是中國儒家文化的象徵,孔廟興建代表中原文化廣被。嘉義 (諸羅縣) 的孔廟 (文廟) 建於康熙四十五年 (1706 年) ,爾後多次移祀。民國 53 年始在公園現址興建孔廟,將孔子聖牌安祀於大成殿中。依古代規制,大成殿前方有一舞台,做為祭孔時俏舞的場所。孔廟裝飾簡樸典雅,表現莊重肅穆之美,每逢教師節清晨祀儀典禮,鐘鼓齊鳴,行祀如儀。


清康熙 24 年 (1685 年) 諸羅縣知縣季麒光於目加溜灣社 (現臺南市善化區) 草創茅茨為文廟,崇奉先聖先賢牌位,並作為春、秋祭祀之地。康熙 43 年 (1704 年) 諸羅縣治移至諸羅山莊 (現嘉義市東區),康熙 45 年 (1706 年) 興建大成殿。康熙 47 年建啟聖祠於大成殿之後及東西兩廡,工事於康熙 55 年 11 月完成。


乾隆 18 年 (1753 年) 移建西門外 (現中央里文化路文化廣場)。嘉慶 20 年 (1815 年) 重修孔廟,道光 16 年重修嘉義縣城,將孔廟納入西門內。爾後日本接收台灣,1906 年大地震後,孔廟成為嘉義醫院院址,孔子神位移於文昌閣中,後又寄南門聖神宮。國府播遷來台後,一直到 1964 年,孔廟於中山公園重建完成,孔子聖牌安祀於大成殿。


現位孔廟左前方之「重修文廟碑記」係於嘉慶二十年 ( 1815 年) 刻立。
《重修文廟碑記》 (略):
嘉邑文廟自康熙四十三年甲申歲 鳳邑宋君永清來署 斯篆議建於城之西北
越乙未秋復□ 傾圮 邑宰周鍾瑄任其艱損喜修後 乾隆四十年 邑紳士倡議建西郊
五十一年遭林匪之亂 竟為□□ 嘉慶丁巳後謀興舉鳩金殆以萬計 而績其工程 (下略) 
欽加按察使銜 分巡福建臺澎等處背備道 兼提督學政
軍功加三級紀錄十八次   東麋 可瑜謹撰
臺灣府嘉義縣儒學教諭 加三級 海澄葉文舟敬書
嘉慶二十年歲在乙亥年 穀旦 立


「嘉義公園」這裡還有一座福康安紀功碑,也是我們此行的另一個重點。因為福康安紀功碑其實有十座,另外九座在台南赤崁樓。有趣的是嘉義這塊碑底下的石龜 (贔屭),跟其他九座石碑的來源也不一樣。贔屭 (ㄅㄧˋ ㄒㄧˋ),龍所生九子之ㄧ;相傳龍生九子,但九子都不太像龍,贔屭看起來就像龜,傳說祂喜歡負重,所以人們依據傳說,在需要承受重物的地方就請祂出場。當初這十座石碑與十座石龜基座,都是在福建打造運來台灣,後來有一塊石碑的基座落入海中,當地官員為了怕朝廷責罵,急忙用台灣土產砂岩補刻一模一樣的石龜,這塊石碑後來就運來嘉義。十座石碑有兩塊是滿漢文並陳,嘉義這塊是其中之一。


至於那隻失落的贔屭呢?西元 1911 年漁民下網捕魚時,贔屭被打撈上岸放在保安宮廟埕,原放碑的凹槽被雨水注滿,據聞贔屭背上凹槽所盛之水可治眼疾,於是祂就被百姓供奉,升格為白靈聖母,目前在保安宮的左殿。赤崁樓的九隻贔屭,因花崗石材較堅硬,所以看起來還很完整。嘉義公園內補刻的贔屭,因石材不佳,現已風化地快不成模樣了。


《福康安紀功碑》:
御製 命於臺灣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 詩以誌事
三月成功速且奇 紀勳合與建生祠垂斯琬惔忠明 著彼崔符志默移
臺地期恆樂民業 海灣不復動王師 曰為曰毀似殊致 崇實斥靈政在茲
乾隆五十三年仲秋日     御筆


嘉義之名,就是因為乾隆年間的林爽文之亂,嘉義地區的民眾堅守防禦,後來清廷欽命陝甘總督福康安,率清國最精銳的軍隊前往台灣平亂。亂事弭平後為了嘉獎諸羅人民的義行,於是將諸羅改名為嘉義,也是台灣唯一由清朝皇帝賜名的地方。而平定林爽文之亂,也被「十全老人」乾隆視為他的十項功勞之一,特地要在台灣立這十塊贔屭御碑大書特書。


往前走則為<一江山陣亡將士紀念碑>,1956 年 9 月由代理嘉義縣縣長金輅立碑。民國 38 年國府撤軍退守台灣,原本還在中國的閩浙外海尚保有大陳島、一江山島、金門島、與馬祖列島。


民國 44 年 1 月,共軍以陸海空三棲作戰,對一江山島展開猛列攻擊,國府官兵多數陣亡,共軍亦傷亡慘重。一江山島守軍奮戰兩日,力守僅 1.75 平方公里的小島,不僅震撼國際視聽,民國 44 年1 月 29 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福爾摩沙決議案》,授權總統艾森豪出兵保護台灣,美國 2 月出動艦隊協助撤退大陳島軍民。後來的八二三砲戰解放軍戰略為「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台海兩岸未再有大規模的正面軍事衝突,基本確立今日台海兩岸的統治區域。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http://travel.chiayi.gov.t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嘉義公園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353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