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 泰武鄉 佳平村】

 


泰武鄉位於屏東八個山地鄉之中間地帶,東接台東縣,北鄰三地、瑪家兩鄉,西接萬巒鄉,南鄰來義鄉。泰武鄉地形高低起伏大,地勢則由東北逐漸向西南傾斜,土質中土壤主要由沙石、灰頁岩、及頁岩構成。泰武鄉族群屬排灣族,於清朝時屬台南府鳳山縣,在山下設駐屯兵監護。至日據時屬阿緱廳,在各社設警察駐在所,執行地方行政、教育、衛生,並維持治安等殖民政策事項。

 

民國三十四年九月國府接收台灣,國府於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在原名譯音「括兒魯使」的泰武村成立鄉公所,架構地方自治機關。因東面有大武山,故取其大武與泰武諧音,定名為泰武村,同時又以該村為鄉治所在,即命名為泰武鄉,以避免與台東縣大武鄉雷同。爾後佳平村由深山移往山腳地帶,鄉公所為求鄉治適中,便利鄉民洽公,遂亦遷設該村現址。

 

泰武鄉轄有六村,即佳平、武潭、佳興、泰武、平和、萬安等。初隸高雄縣,民國三十九年因行政區域調整,成立屏東縣,泰武鄉乃由高雄縣劃歸屏東縣管轄,以迄於今。泰武鄉依最近歷年人口數統計資料分析,人口逐漸外流,此乃因農業收入低,缺乏就業機會,青壯年人口外出謀生之故。

 

泰武鄉主要栽種植物包括有芋頭、甘藷、小米等原住民的主要糧食作物。泰武鄉民平日消費除一般生活必需品外,多向萬巒潮洲等地消費,尤其特殊商品或家電。對鄉民而言,由於勞動人口多於附近鄉鎮就業,下班後再返回住家,因此,平日消費多半於下班時由工作所在鄉鎮購回,鄉內產業活動十分有限。

 

泰武鄉地處山林之間,原始美景及未開發據點計有平和森林遊樂區、泰武登山瀑布遊憩區,佳平武潭天然景觀遊憩區,佳興油茶及觀光果園等,並為台灣五嶽中南嶽北大武山之登山口。配合「沿山公路」之闢建開發,屏東縣泰武鄉山路成為最夯的山區單車道。大多數車友把單車載到泰武鄉公所前,然後整隊後出發,一般都只騎到泰武村,這段路沿途視野佳、風光秀麗,不僅健身也可觀賞山區美景,已有不少餐飲店應運設立,提供車友休憩、用餐。

 

泰武鄉已連續幾年,被指定為單車競賽場地。在地產業,像在忠孝派出所旁,就已設立咖啡展售中心,全力推銷泰武鄉在栽植、烘焙的咖啡產業。鄉公所在舊武潭一帶,拆除武潭國小興山分班的兩間舊教室,整地後做為鐵騎驛站,提供廁所、休息等場地,讓車友好好休息。北大武山原始粗獷的魅力,也隨著車友口耳相傳散播開來。

 

泰武鄉天主教會(法蒂瑪聖母堂),是天主教在 1953 年於屏東縣泰武鄉佳平村建立的第一座在原住民部落的教會。在此之前,天主教在台灣傳教範圍侷限於平地的南部、中部、北部。泰武鄉天主教會建立後,天主教信仰隨即在原住民部落發酵,各部落紛紛建立教堂連鄰近的三地門鄉、瑪家鄉、霧台鄉、來義鄉也都傳入天主教信仰,泰武鄉天主教會的建立,代表天主教在原住民部落的一個傳教據點,有著傳承的重要意義。

 

泰武鄉介紹坐擁北大武山,日升月落四季相對,成為泰武鄉人與生俱來的驕傲。泰武鄉屬原住民排灣族部落,在他們眼裡,北大武山是「聖山」。傳說在古老的洪水劫中,北大武山使族人能登高免於滅頂,所以排灣族語裡,北大武山與生命之神同名,主宰人類的生命。他們視自己為北大武山的子民,所有歌謠機許多都是歌頌大武山。

 

過去,高山間的少數可耕地,只能種小米、芋頭或地瓜。泰武鄉大半的青壯人口外流,鄉間只餘婦孺。未來,北大武山的美景,將是泰武鄉最雄厚的資源。

 

《我要怎麼去》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於台南系統交流道出口下,接國道八號道路,於新化系統交流道出口下,接國道三號,於長治交流道出口下,南下出口右轉中興路 (台二十四線),迴轉水源路 (台二十四線),直行至內埔鄉水門村,右轉 185 號縣道,直行經涼山部落,至佳平巷左轉循指標上山,即達佳平村。
(2)、省道台一號:若由高雄市前往,可先前往鳳山,再走台一線省道過高屏大橋往屏東的方向,於屏東市民生家商旁,到內埔鄉,左轉 187 縣道,經萬巒鄉豬腳大街,沿鄉道指標往五溝村、萬金村方向,經萬金村往泰武方向,穿過 187 號縣道,直行經佳平巷循指標上山,即達佳平村。
(4)、省道台一號:若由楓港北上前往,走台一線省道,於枋寮接 185 號線道,經來義部落,至佳平巷右轉循指標上山,即達佳平村。
◎ 公共交通工具:
(A)、火車:搭至潮州火車站,轉搭屏東客運。
(B)、客運:於屏東車站,搭乘屏東客運至潮州車站轉車;於潮州車站,搭乘屏東客運潮州萬金佳平線,於佳平站下車。

 

◎ 地址:屏東縣泰武鄉佳平村19號。
◎ 電話:08-7832435。
◎ 參觀時間:08:00 至 17:00。

 


◎官方網站:http://www.pthg.gov.tw/TownTto/Index.aspx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屏東縣泰武鄉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17093203

 


 


 


 


 


 


 


 


 


 


 


 


 


 


 


 


 


 


 


 


 

 

=================我是分隔線=================

 


 

 


 


順著 815 縣道沿山公路,在泰武武潭村和來義古樓村的中間,會有指標往平和村,進去村內會看到右手邊有籃球場,順著路偏左邊走,找到武潭國小平和分校,看到平和分校後會看到叉路,右轉沿著水泥路到底,然後會看到一個不走眼的平房,鐵柵門有噴漆紅黃相間,這就是 VULUK 工作室。真的很不好找。

 

泰武鄉地面積 118.6 平方公里,但所有鄉內土地都是中央山脈的山系。泰武鄉最著名的是標高三千多公尺的北大武山,北大武山是台灣五大高山之一,其易攀登又見安全性的特點,深受各地登山者的喜愛。泰武鄉現有人口五千多人,屬排灣族居多,重視五倫關係及婚姻儀式、貴族、平民等階級制度之傳統習俗,喜歌舞,刻苦耐勞,手工藝為木雕石雕及服飾雕刻。

 

泰武鄉平和森林遊樂區位於平和村,區內有吉貝試驗林,高聳入雲,適合野餐、露營、郊遊等活動。神秘谷風景區位於北大武山山麓,區內有瀑布、溪流、叢林,景觀仍保原始風貌。泰武鄉公所見有一座山地文物陳列館裡面保有各種原住民的農耕、狩獵、服飾等藝品。泰武鄉種植大量的果樹,尤其是芒果,收益相當不錯,偏遠地區則推廣耐儲運的梅、桃、李等。其他農產品有油菜、金針菇、香菇、愛玉子及油桐子。

 

《VULUK 背景簡介:》

 

原住民排灣族比悠瑪部落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村) 的賴朝財 (Vuluk;扶路克);因於胡台麗教授研究主持與師大音樂系錢善華教授,協同研究的排灣族鼻笛之中貢獻良多,榮獲行政院文建會頒受「金鼎獎」,賴朝財於此研究中,負責鼻笛的拍攝採集製作,與鼻笛樂曲式分析。同時在研究中,中華電視公司並為賴朝財拍攝了半小時有關鼻笛的節目,播出於華視有關原住民節目中《永遠的部落》中。 擁有國內外兩個碩士學位的賴朝財,目前任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排灣中會玉泉教會牧師,並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與私立永達技術學院兼課。牧師自幼聰慧不按理出牌,喜於思考善用思維,手不離書,有各種恩賜 (才華)。牧師忠於上帝教會事奉工作,教會人數不斷增長,為深受上帝祝福的牧師。妻為阿美族花蓮光復教會許伊度牧師 (已退休) 之千金,亦是早期台視五燈獎,曾獲五度五關的許惠美 (現為牧師) 之胞妹。

 

引用自:
http://enews.tacocity.com.tw/index.php3?action=history&url=/paiwan/2002101119423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