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鎮位於北港溪之滑走坡上,為嘉南平原近海的隆起平原,其心臟地帶為清時的北港街,即今東陽、光民等十五里,海拔約十公尺左右。明末清初為台灣西部通大陸各港之大商埠,有「小台灣」之稱。明崇禎十四年,荷人從安平北上在西海岸登陸,北征平埔族之行軍路線,即從紅毛路(水林鄉車港村)經笨港東進至貓兒干(今崙背豐榮村)等社。今大北里一帶舊稱大北門,即是南北陸運經笨港北上之大門。

 

笨港發展於笨港溪南北兩岸,對外通稱笨港。本身卻再分為笨南港、笨北港兩地。明朝天啟元年(1621),在日本經商的顏思齊因不滿日本幕府政府欺壓華僑,與結拜兄弟鄭芝龍等人密謀起義,不料事機洩露,眾人只好駕船逃逸,最後在笨港登陸,開始紮營設寨,開墾屯田。顏思齊在笨港建立十寨,大約在今日北港鎮及鄰近水林鄉一帶。一面可憑天險避免荷蘭人騷擾,一面又可抵禦平埔族人的侵襲。北港鎮圓環處有省政府在民國四十八年設立的「顏思齊開拓台灣紀念碑」,就是記載登陸笨港之事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