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礦坑 台灣油礦陳列館】

 

公館鄉位居苗栗縣的中央地區,鄉境為八角棟山脈與後龍溪之間,原為泰雅族棲居地,因此早年設有民隘,隘寮下有處理隘務、墾務的事務所,稱之為「公館」。嘉慶年間粵籍移民吳琳芳自銅鑼,遷入建石圍牆莊,後來客家移民陸續入墾,而漸形公館街肆。

 

出礦坑位於公館開礦村,附近人士呼作硫磺窟,在牛鬥山下。這地原為荒蕪地區,因有黃色油夾水流出故當地人稱硫磺窟,且又為本縣著名的石油礦地,故又稱出礦坑,也是台灣石油的發祥地。台灣最早發現石油是在清嘉慶22年,在出礦坑場正門右前方約八十公尺處的「出礦坑第一號井」遺址,即是日人開採的第一口井。由於出磺坑油源很豐富,日人共開採了99口井。出礦坑這個地名的由來,是當初因為當地人發現這個地方的地底下冒出有硫磺顏色的液體,他們並不知道這就是「原油」,以為是硫磺,所以就叫「出礦坑」了。出磺坑是台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石油礦開採地,在地質上屬於背斜構造,中央部位最高,兩翼向外傾斜,此地的地質構造、地層、古生物學的研究,在臺灣也是一個典型的地區,是學習地質學的人不可不來的地方!

 

出礦坑的博物館前為一專門運輸的纜車道。之前的纜車道是專用於纜車的,但是,現在的纜車道已經荒廢,變成了喜愛爬山的朋友挑戰毅力的地方。週休二日不妨去出礦坑的纜車道挑戰一下自己臂力與腳力,相信出遊回來後,一定會非常有感覺的。

 

台灣油礦陳列館,為台灣最早發現石油之地點,目前隸屬於中國石油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為了完整記錄台灣石油探勘開發的經過與變遷,並妥善保存重要的文獻史料,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在民國七十年於出磺坑礦場設立『油礦開發陳列館』。館內設有文獻測勘、鑽井生產、油氣處理等展覽館,詳實紀錄了台灣石油百年來探勘開採的歷程與變遷。後因參觀來賓日眾,場地不敷使用,乃於現址興建新館,並於民國七十九年遷館正式使用,訂名為『台灣油礦陳列館』,展出台灣油氣探勘技術和工具的演進過程。

 

【我要怎麼去】

 

72號快速道路(後龍 - 汶水快速道路),在「出礦坑」匝道下,即達油礦陳列館。

 

【附錄:何謂背斜構造】

 

 

出磺坑是台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石油礦開採地,在地質上屬於背斜構造,中央部位最高,兩翼向外傾斜,此地的地質構造、地層、古生物學的研究,在臺灣也是一個典型的地區,是學習地質學的人不可不來的地方。

 

引用來源: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網頁   140.115.123.30/ course/gp104/petro.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