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西螺鎮  振文書院】

 


翻開西螺史,沒想到西螺竟然還有一處可供人們讀書充電修習的古老書院。在清朝時期,雲林地區還有其他四所著名的書院,分別為:龍門書院、奎文書院、修文書院,以及振文書院。其中又以西螺早期的文風最興盛,擁有修文及振文兩書院所出的多位秀才、舉人、進士等,而這些成果也都應該歸功於這些老書院。振文書院是過去雲林縣四個書院當中,唯一倖存的,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振瞶發聾共沐春風化雨,文林學海允期起鳳騰蛟」,踏進書院,迎面可見以振文二字起首的對聯,道盡薪傳書香文風。台灣的書院建立起於清朝康熙年間,至嘉慶、道光年間,書院廣及全台各地,但歷經清末、日據時期、台灣光復後,時代變遷,年久失修,至今所存無幾,西螺振文書院保存完整,成為見證文風發展的珍貴古蹟。

 

振文書院位於興農西路與文昌路口,雲林縣中山國小旁,建於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年),當時為文昌帝君祠,供奉五文昌帝君(文昌梓潼帝君、文衡帝君、孚佑帝君、朱衣帝君、綠衣帝君),文祠內設有「振文社」、「義孚社」等社團。愛好詩詞的文人雅士於此聚會,嘉慶十七年時,振文社王有成等倡議成立書院,經廖澄河的熱心人士捐資興建,次年完成,樑上懸有「千秋書祖」古匾。當時也因此文風盛。1985年時,行政院內政部將此列為三級古蹟,書院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為雲林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書院的裝飾可從其剪黏、雕刻、彩繪與書法文字去分析與欣賞。剪黏(剪花),就是以瓷碗瓷瓶的彩色碎片,配合工匠的純熟技藝,拼貼成人物、花鳥的立體圖形。振文書院中的剪黏作品位於兩殿的屋脊上,且題材以花草鳥獸為主。香井,此井開鑿年代約在嘉慶初期迄今已有二百年,早期以木桶提水,有時以杓子一舀即得,井水從未乾涸,不料至民國80年竟然水枯見底,民國76年時重修加高石塊,現於井口並加鐵網,以維安全。來到書院要欣賞古人書法藝術,從匾額中可以欣賞前人字跡。千秋書祖木匾,此匾為嘉慶癸酉年(1812年)振文社所獻。

 

振文書院的格局只有二進,將講堂與祭祀的空間結合,只有正殿與拜殿,其拜殿圍牆為現存唯一民國十年以前的建築物,山門為民國74年時,政府列為三級古蹟時,編列預算增建的。而正殿與廂房為土角磚推砌而成,於民國十年時改為清水磚造的建築。雕刻又可分為石雕與木雕,此為振文書院的山門匾額,雕龍雕工精細。 斜魁(龍階、龍吟)通常在正殿台基前方中央置一傾斜之石塊,上雕雲龍,又稱御路石。為方便神轎出入,而浮雕有止滑作用。石鼓(抱鼓石),放置於中門門柱前方,其功能是為門柱基礎的一部份,可防止門柱搖動,石鼓下有基座,有如櫃台腳。抱鼓石最喜用螺紋,鼓身下部突出,當成門臼。字紙亭(聖蹟亭、敬紙爐)昔人以為文字乃倉頡聖人所創,故對文字、字紙不敢有絲毫侮辱或污棄,見到片紙隻字必撿拾丟進字紙爐焚燒,以示敬惜聖賢字蹟。
 

 

《我要怎麼去》

 

◎開車路線:
自高速公路下西螺交流道→台1線→左轉興農西路6號即是。

 

◎住址:雲林縣西螺鎮興農西路6號。

 

◎官方網站:http://www.wces.ylc.edu.tw/data/hlzw/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西螺振文書院
◎參考資料:http://192.192.159.187/history/category/a04/03/category.htm
◎參考地圖:http://wikimapia.org/2123388

 


 


 


 


 


 


 


 


 


 


 


 


 


 


 


 


 


 


 


 

 

 

************************************************************************

 

 

 

【其它西螺的景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and 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